现在每个行业竞争都很激烈,每个老板都希望把企业成本费用降下来,让利润更多一点,让企业生存得更好更长点。税务来源于业务,节税靠的是业务流程改变,而不是歪曲业务事实。通过合理税务筹划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减轻财政负担。
真实案例
税务筹划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看看这个真实案例就清楚了:
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建筑材料。去年销售总收入1000万元,采购成本700万元,建筑材料的增值税13%,附加税10%,企业所得税25%。
按常规来算,该公司的纳税如下:
增值税:39万元
附加税:3.9万元
企业所得税:29.61万元
老板到手收入:227.49万元
通过税务筹划,我们可以节税高达25万元
增值税:39万元
附加税:3.9万元
企业所得税:29.61万元
增值税返税:14.82万元
企业所得税返税:10.13万元
老板到手收入:252.49万
公司的合理方法
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呢?常见方法有以下四种:
1、注册“宝地”
凡是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以及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设立的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较大程度的税收优惠。
中小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以上特定区域从事投资和生产经营,从而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
2、进入特殊行业
如:财政部刚发布:对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
3、“管理费用”有文章
企业可提高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坏账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企业可以尽量缩短折旧年限,这样折旧金额增加,利润减少,所得税少交。
另外,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大,最终也会影响到所得税额。
4、合理提高职工福利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
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少税负,降低经营风险和福利负担。
企业节税小招式
1、模拟评税试一试
税务机关实行纳税评估,企业应该按税务机关的评税方法自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应对准备。下面以增值税为例说明。
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税负率、增加值税负率、进项控制额、投入产出率。企业试一试运用以上指标分析,如果发现异常,就应及时分析原因。
2、 没有生意也要申报
企业纳税申报是一项义务。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税款要缴纳,但要按时纳税申报,没有应纳税税款的申报就是所谓的零申报。
零申报只是一个简单程序,但一定要处理,如果不办理,税务机关可以处以罚款。
3、视同销售莫乱套
视同销售就是实际不是销售也要按销售纳税,没有销售也纳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不缴税是违规,不应该视同销售也当成销售就会缴冤枉税。视同销售千万别乱用!
4、看损耗是否正常
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损耗,投进的原料一部分损耗了,一部分形成产品。在增值税里,正常损耗的进项可以抵扣,非正常损失的进项不能抵扣,要转出。
5、各行各业有特例
税务法规有一般的规定,也有针对特殊情况,各个行业的特殊规定。如果对自身行业的特殊规定不了解,企业也会蒙受损失。
6、不发补贴发双薪
根据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规定,过节费需要并入当月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都是发钱,过节费交税多,双薪缴税少。
7、不拿发票多缴税
税务机关“以票控税”,企业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凭证,否则不能税前列支。能够取得合法凭证成了企业节税的重要方法。企业人员应该明白:不拿发票就会多缴税。
8、到底几年算坏账
企业经营不能收回的款项变成坏账,坏账是企业经营难以避免的损失。到底经过多长时间不能收回的款项才算是坏账?两年?三年?了解规则,才能合理利用规则。
9、吃饭一定是陪客
税务上对接待客户的费用有限制,税务机关往往将聚餐与接待客人画上了等号,在公司内部,聚餐的原因各种各样,餐费不一定都是用于接待客户。所以,在划分这些科目时,要附有充分的依据作为支撑,列入不同的科目开支后,就会出现不同的税负问题。
10、做善事也有讲究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往往就会热心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做善事也与纳税有关。在捐赠的时候,要考虑到后面是否还有税务负担,最好通过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单位和渠道捐赠。
11、遭遇意外要报案
出差在外,手提电脑一不小心被顺手牵羊,难过以后继续工作了,但这件事与纳税还有关系。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取得相关证明,回来提交给财务部门,作为证据。类似的意外要同样处理,避免损失扩大。
12、多拿进项多抵扣
作为一般纳税人,销项减去进项就是要缴的税,多拿进项就可以少缴税。这些进项包括多个方面,积少成多。
建议企业在名片背面印上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料,在采购时出示资料尽量要求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也是企业节税的一个好方法。
13、运杂费不是运费
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让企业员工都明白:运费与运杂费不是一回事,少出差错就能少缴税。
14、赠得巧来送得妙
有些营销人员认为财务干预营销活动,计算成本这样做很无聊。但有时改变一下方式就符合税法,不改变就要多交税,对企业而言,这绝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15、合同作废也纳税
签了合同要缴印花税,即使合同作废。如果合同金额一时不能确定,应该先签订金额未定的合同,等到金额确定以后再补充进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多缴税。
16、对方违法对方赔
签订合同是对双方的一个法律约束,现在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方履行了合同,但对方提供的发票存在问题。建议企业在合同中加上保护条款:由于对方提供的发票不符合税法规定,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一方面可以给对方施加压力,一方面如果真出问题了,可以根据合同条款直接找对方赔偿。
17、发票丢了有办法
发票丢失不用慌张。根据规定,丢失发票都可有办法解决:专用发票与供应商联系解决,其他发票由对方提供发票复印件加盖公章解决,对方不能提供复印件的,例如:机票、车票等,可以当事人写出具体经过,公司内部批准就可以解决。
23、失控发票是毒药
从外购买的发票,税务机关归类为“失控发票”。现在这些失控发票都在税务机关的网上公布,以“失控发票”虚列成本就属于偷税,企业的损失就大了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上一篇: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下一篇:限制类非实体境外投资实例